当前位置:90尚书小说网>历史军事>韩四当官免费小说> 第五百四十章 秉烛夜谈
阅读设置(推荐配合 快捷键[F11]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)

设置X

第五百四十章 秉烛夜谈 (2 / 2)

“你通晓洋人的语言字?”

“我哪里懂这些,更别说通晓了,但上海有通晓洋人语言字之人,我在上海时还曾雇佣了一个。”韩秀峰喝完杯中的茶,又凝重地说:“据我所知,洋人不但在推算之学、格物之理和制器之法上锐意进取,而且民生教化也可圈可点。至少不像我中国饿殍遍野,据说只要不是懒汉都有活儿干,都有饭吃。其它不论,就是普通百姓的阳寿平均下来也比我中国百姓长。”

王乃增从未跟洋人打过交道,真是头一次听说这些。

刚开始跟费二爷一样真以为韩秀峰中邪,看看在韩秀峰那郑重其事的样子,又觉得不似有假。再想到洋人真要是如韩秀峰所说,心中顿时掀起惊涛骇浪,迟疑了好一会儿都不晓得该说点什么。

“洋人对我中国语言字,形势虚实,一言一动,无不周知!而洋人之举动,则我一无所知,徒以道德空谈。现在将近十二年修约之期,即使日夜图维,也来不及了。但从长远计,若仍前苟安,不思补苴,其大患亦或在数年数十年之后!”韩秀峰长叹口气,紧盯着王乃增。

王乃增缓过神,连忙拱手道:“东翁忧国忧民,云清敬佩。”

“云清兄,你要是有机会去洋人在上海的租界瞧瞧,我敢打赌你会比我更急更揪心。”

“东翁,这些皇上知道吗?”

“我敢据说陈奏吗,就算我敢说皇上会信吗?”

王乃增沉思了片刻,淡淡地说:“皇上会信,但皇上十有八九不愿去相信。”

韩秀峰不解地问:“此话怎讲?”

“东翁,这个天地并非天圆地方之说,其实乃增早有耳闻,并且是从曾在典籍馆干过的一个朋友那儿听说的。相传早在康熙朝时,郎世宁就曾跟天地理无不精通的康熙爷探讨过这些。后来洋人不止一次进献过西洋的物件,其实好像有一物便叫地球仪,顾名思义,地本是球啊!”

“后来呢?”韩秀峰急切地问。

“后来就不知道了。”王乃增摸摸嘴角,话锋一转:“东翁,乃增明白您的良苦用心了,不过这次真凶险啊,要不是彭大人提点,天晓得接下来会面对什么。”

“以云清兄之见,秀峰接下来该如何办这差事?”

“登闻鼓厅自然是要去的,不过无需去太频,并且正如彭大人所提点的那样,可不能真把那儿当打探夷情的衙署。至于往来公,以乃增之见亦无需劳烦军机处的那些‘小军机’,一是容易宣泄,二来会招来非议,三来会让人以为东翁您其实并没做什么,只是保奏几个武官员去打探夷情,然后坐着等派驻各地打探的武官员传递回消息而已。”

韩秀峰微微点点头,示意王乃增接着说。

王乃增回头看了费二爷一眼,不缓不慢地说:“再就是消息传递,乃增以为东翁您是当局者迷,总以为六百里加急、四百里加急快捷,其实不然。据乃增所知因山东、河南、安徽和江苏等省战乱,军机处廷寄给广东、福建等地的公,有时要两个月才能寄到。相比之下不如交给票号传递,如果想更稳妥一些,可交代即将派出的官员,若有十万火急的军情,可差专人火速将军情传递回京。”

“委托票号传递,一样容易泄露。”

“这大可不必担心,吏部公也好,票号的汇票也罢,不都是有密押吗?我们一样可编制一套密押暗语,就算信函在半路上被拆看,擅拆之人也看不出个所以然。”

王乃增想了想,接着道:“再就是即将派出之人不但要赶紧传授其打探之法,也要赶紧想个法儿让他们明白谁才是真正的上官。毕竟知人知面不知心,何况他们到任之后就会有顶头上司。”

费二爷忍不住插了一句:“云清,志行这次派出的全是自个儿人。”

“二爷,以我之见没有规矩不成方圆,就算全是信得过的,也得加以约束,并且得给他们点盼头。”

“云清,你觉得如何约束合适?”韩秀峰追问道。

王乃增沉吟道:“东翁,既然这是皇上交办的差事,那跟皇上求几块内务府的腰牌应该并非难事。这腰牌求来颁给他们,虽不能轻易示人,但能时时刻刻提醒他们不能光顾着做官捞钱,也要悉心办理您交办的差事。最好奏请皇上再派个可靠之人来辅佐您,毕竟您现而今这差事得隐秘着操办,将来真要是遇上什么事,至少有个人能为您作证。”

“云清,这差事既然是皇上交办的,志行将来能有什么事?”费二爷不解地问。

“二爷,这件事没您老想的那么简单,且不说东翁要做的事要是被那腐儒晓得,定会被那帮清流群起而攻之。就是这差事本身,跟礼部和理藩院的职权就有重叠。要知道俄夷之事一向是理藩院办理的,英咪佛等夷之事原本是礼部办理,他们要是晓得东翁也在办理,一定不会善罢甘休。”

“还真是,礼部不能得罪,理藩院一样不能得罪。”

“所以说此事不是不可张扬,而是绝不能泄露出去。”

不但一点就透,而且想的面面俱到,韩秀峰觉得每年两千两花的值,不禁笑道:“云清兄,皇上赏了我个记名军机章京,命我在军机章京上额外行走,虽无意中把我推上了风口浪尖,让我成了内阁、翰詹科道甚至各部主事郎中的众矢之的,但也让我活动起来更自由了。你想想,几位军机大臣和那些个‘小军机’本就不待见我,我不去当值谁也不会说啥。而通政司见过我在军机章京上额外行走了,更不会管我的事,甚至连问都不能问。”

“这倒是,看似有两个差事,其实两头都不会管您。”

“所以我把内宅后头的肆盘下来了,过两头差人去固安找个工匠来修缮下,再把两边打通,等延聘的通译到了,就让他们去肆办差。而且外人都以为从这边过不去,想过去得绕一大圈,谁也不会想到后头的肆竟是我真正的衙署。”

“这个办法好,东翁,原来您早想到了!”

“我也是临时起意,等修缮好,等一切准备妥当,夷情传递到京城可直接送往肆,一些有关西夷政情、军情、民情的消息都在肆整理分析,加以验证。甚至可在肆翻译刊印一些推算之学、格物之理、制器尚象之法的籍,虽说翻译过来不能轻易示人,但我相信早晚能用上。”韩秀峰笑了笑,接着道:“再就是与夷务相关的人员今后将全从肆出入,将来肃顺大人要是找我,皇上要是传召,也可差人去‘厚谊堂’买,这么一来,一切就显得没那么扎眼了。”

王乃增终于明白韩四为何能在不到四年内做上“小军机”了,不只是因为他能干,更因为他看得很远,愿意去做那些别人不愿甚至不屑做的事。

再想到如果洋人真如韩四所说的那样,朝廷总会有一天会正视,到时候定会重用“厚谊堂”的人,王乃增意识到这才是真正的“烧冷灶”,不禁起身道:“东翁,古人云读万卷不如走万里路,乃增想跟云启俊等人一道出京,一是去上海、广州和香港等地开开眼界,二来也可帮东翁好好布置一下,免得他们仓促上任不晓得这差事从何办起。”

上一页 目录 +书签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