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个时候,也只有殿前司的韩世忠能够值得信任了。禁军的将领们,你不知道哪一个是真心效忠。可是这个韩世忠,他是救过小国舅的人。
而且韩世忠是朱玉平一手提拔出来的,别的不敢说,韩世忠是和朱玉平一伙的。
而朱玉平是皇后的亲弟弟,宫中发生这种大事。除了韩世忠,没有其他合适的人选。
要知道,慈宁宫的太上皇赵佶,是个巨大的威胁。除了赵佶,还有皇城司的司使三王爷赵楷。
这些人,谁都有可能趁着皇帝不在的时候,取而代之。只要他们有自己的势力,有肯跟随他们的武将,这种事就很有可能发生。
先下手为强,必须趁着这些蠢蠢欲动的人没有反应过来之前,抢的先机。
那侍卫施了一礼,点点头抱着佩刀去了。
殿前司的侍卫,那是深受皇帝信任的近亲侍卫。当消息传进了韩世忠耳朵里的时候,韩世忠二话没说,带着手下的将领便进宫护驾了。
整个皇宫,除了原先的大内侍卫。还有就是韩世忠的手下,而韩世忠也被召见到了皇后朱琏跟前。
皇后朱琏已经将事情的严重性事无巨细的告诉了韩世忠,韩世忠闻言也是吃了一惊。
原本皇帝赵桓微服私访,朱玉平只是想让皇帝体会一下民间疾苦。只有体会到了民间疾苦,才能做好一个皇帝。
问题是,这赵桓出了皇宫之后,便彻底放飞了自我。赵桓算得上是一个政治白痴,他从不去想自己离开皇宫,回引起这么多严重的后果。
而朱玉平大大咧咧的,最不喜欢就朝中那些权利的互相倾轧争斗。这些官场上的勾心斗角,是他最为厌恶的。
虽然朱玉平觉得不妥,也一路相劝。可是皇帝赵桓就是铁了心,非要南下。
直到出了事,赵桓才火急火燎的要回宫。可是在应天府,还是被绊住了。
应天府府尹丁伟波和康王赵构,一心想留皇帝在此盘桓数日。其中处于什么原因不得而知,不过朱玉平对这个赵构实在是没有半点好感。
怎么说呢,赵构看起来是个弱生。看起来,赵构这个人胆小懦弱,缺乏坚定的意志和决心。历史上的赵构在面对金兵入侵时,他多次选择妥协退让,甚至不惜牺牲国家的利益来换取个人的安全。这种行为不仅让百姓失望,也加速了宋朝的灭亡。此外,赵构还表现出一定的自私和冷酷。他为了自己的利益,不惜牺牲他人的生命和幸福,对待臣下也往往猜疑忌惮,难以建立真正的信任关系。
可是在朱玉平看来,赵构远没有表面上看起来那么简单。这个人,才是真正的深藏不露。
朱玉平一直想不起来,这个赵构到底像谁。直到他看到赵构对皇帝赵桓的俯首帖耳,他才猛地想起来了一个人。
这个赵构,性格和秦桧是如此相像。二人,简直就是如出一辙。都是表面上的伪君子,实则心机深沉。
好在在朱玉平的催促下,赵桓也知道回宫迫在眉睫。是以赵桓不顾他们的阻拦,极力要尽早回宫。
无奈,应天府府尹和赵构二人,只能恭送皇帝离开了城池。
韩世忠得到皇后朱琏的接见,知道了朝中局势之后,当即表示:“皇后娘娘放心,有臣在,这些宵小就掀不起风浪来。”
韩世忠有这个能力,驭下之道韩世忠是懂得。韩世忠的兵如狼似虎,对他也是忠心耿耿。
韩世忠的那些部将,也都深受他得信任。可以说,韩世忠非常有自信。
可是,陈琳还是有些担心。只听得陈琳继续说道:“韩将军,奴婢有句话不知道当讲不当讲。”
陈琳,这家伙能够做到大内总管的位置,韩世忠还是知道他的能力的。而且陈琳平日里和朱玉平的关系,也是相当不错。
于是,韩世忠对着陈琳一拱手:“陈总管,您有事请说。”
陈琳犹豫了一下,最终还是说道:“韩将军,慈宁宫那边”
陈琳没有继续说下去,韩世忠便已经明白了对方的意思。原本,陈琳还以为韩世忠会有些为难。
谁知,韩世忠一抱拳:“我这便派人去慈宁宫,守住整个慈宁宫。若有人敢擅闯,那就休怪我不客气了。”
陈琳这才松了一口气:“韩将军大义,咱家佩服。”
韩世忠是不喜欢拍马屁的,他慌忙起身谢了皇后。然后,便吩咐手下去了。
慈宁宫,太上皇帝赵佶已经听到了一些风声。
说不寂寞是假的,什么平日里舞弄墨,鱼鸟花草的,这些闲情逸致打发一下时间还好。可是时间久了,巨大的心理落差,还是让赵佶有些不适应。
之前他是前呼后拥,九五至尊的皇帝。可是现在,只是个被供养起来的太上皇帝。手里,已经没有了实权。
“你可打听的清楚,皇宫那边,真的出事了?”不知道为何,赵佶的脸上,竟然有了一丝的欣喜。
他的贴身太监点了点头:“回太上皇爷的话,奴婢打听的清清楚楚。这
皇宫早已乱成了一团,官家并不在宫中。有人说官家微服私访去了江南,这仓促之间怕是回来的。”
“那、那桓儿不在宫中,朝中政务该当如何呢?”赵佶着急的问。
那太监在皇宫有熟悉的消息,继续说道:“太上皇爷,百官们闯宫,想逼迫皇后娘娘交出官家来,一开始皇后娘娘还在遮掩。后来,只能承认官家不在宫中。于是,给事中向忠便说是要让皇后娘娘垂帘听政。”
赵佶一听大怒:“向忠这个狗东西,糊涂至极。”
赵佶其实也不算是个草包,他很清楚向忠这么做会有什么后果。而对自己这个儿媳妇皇后朱琏,赵佶也知道她绝不会做出什么垂帘听政的举动来的。
果然,那太监继续说道:“皇后娘娘已经命人,将向忠押入了皇城司受审。不过,奴婢听说皇后娘娘已经调殿前司护卫入宫护驾了。”
赵佶“嗯”了一声:“朕知道了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