秦桧老奸巨猾,虽然他和朱玉平之间可以说是不死不休。可面对朱玉平的贸然造访,秦桧竟然不计前嫌,亲自出门热情迎接。
“小国舅,什么风把你刮到老夫这里了。”秦府门口,秦桧双手抱拳。
朱玉平回礼:“路过路过,纯属路过。我来看看秦尚,顺道而已。”
秦桧微微一笑:“如此,小国舅里面请。”
朱玉平也客客气气的回礼:“秦尚请。”
这个时候朱玉平贸然造访,是为了什么事么。
其实什么事都没有,单纯的就是朱玉平不想让秦桧好过。别以为你做了礼部尚,位高权重了我朱玉平就不会找你麻烦了。咱们俩之间,不死不休。
如果说之前的秦桧还有所顾虑,不敢对朱玉平怎样的话。如今的秦桧,已经在朝中势力庞大,隐隐然能与朱玉平分庭抗礼了。
更重要的是,朱玉平得到消息。康王赵构回京后,去拜访了秦桧。
赵构和秦桧,可以说是蛇鼠一窝。这让朱玉平愈发的不安,此次他来秦府拜访,实际上就是想探探口风。
“秦尚的宅子当真气派,我听说康王爷到了贵府,都夸赞这贵府的别具一格啊。”朱玉平皮笑肉不笑的试探着。
谁知,秦桧这个老狐狸压根就不中计,他只是微微一笑:“小国舅过奖了。”
朱玉平“哦”了一声:“秦桧啊,康王爷,和你相熟么?”
一个堂堂的尚,朱玉平对他竟然是直呼其名。之前至少还叫人家一声秦尚,这次居然直接叫他秦桧了。
秦桧也是一怔,他却依旧面不改色:“老夫与康王爷,也只是君子之交。”
朱玉平眼看着探不出什么来,只好又“哦”了一声:“秦桧啊,最近东京城夜市有一道名小吃,你可吃过么。”
秦桧微微皱眉:“老夫不吃街边小吃,小国舅,老夫还有许多公事要忙,恕不能奉陪了。”
对方已经下了逐客令了,朱玉平也就不好再做叨扰。这次再被人家抓住什么把柄那就不好了,于是他悻悻的就要离开。
宫里来人了,朱玉平认得是德殿的小太监阿航。
太监阿航在秦府看到朱玉平的时候,也着实一脸的诧异。朱玉平抢先开口:“阿航,发生什么事了?”
宫里的太监,在外面的权势其实是非常大的。或许在宫里,他只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太监。可是在宫外,他的身份就不一样了。
或许一个太监,在皇帝面前看似不经意的一句话,就能彻底改变自己的人生。是以,一般聪明的大臣,都不会轻易得罪皇帝身边的太监的。甚至于,这些人还要拼命的巴结。
人家在宫外见了太监阿航,都会尊称一声中贵人。只有朱玉平,对他是一样直呼其名。
阿航却并没有生气,反倒是欣喜的说道:“小国舅,官家宣召秦尚入宫觐见。”
朱玉平已经隐隐感觉到了一丝不安:“什么事?”
按理说,这种事阿航是不能对外透露的。可小国舅询问,他就不好不回答了:“回小国舅的话,官家上次微服出巡。百官在端福宫外喧闹,是秦尚平息了争吵。官家得知此消息后,特意宣召秦尚入宫。”
朱玉平暗叫糟糕,秦桧这厮,又要扶摇直上了。
不得不说,秦桧对于政治有着敏锐的嗅觉。外面的喧闹已经惊动了他,只见秦桧整了整衣冠,脸上再也难掩兴奋:“有劳中贵人了。”
阿航则是微笑着说道:“恭喜秦尚,贺喜秦尚、官家还在宫中等着呢,咱们尽早动身入宫。”
秦桧喜滋滋的满脸堆笑,对着阿航又客气了一番。第一次,朱玉平在自己跟前落了下风。
此时的秦桧,看起来确实是心情极佳。他甚至对自己的死对头朱玉平,都客气了起来:“小国舅,你说的京城小吃,是为何物?”
“油炸桧,夜市南街美食一条龙。其中有个小作坊,做的就是油炸桧。秦尚有没有兴趣,一起去尝尝呢。”
所谓的油炸桧,其实就是油炸秦桧的意思。《宋史》记载,宋朝时,秦桧迫害岳飞,引起了民间的极大愤慨。为了表达这种愤怒,民间通过炸制一种类似油条的面制食品(油炸桧)来象征性地惩治秦桧。这种食品最初是背对背的两个面人形状,后来逐渐简化,演变成了现在的油条形状。因此,“油炸桧”这个名字不仅是对这种食品的称呼,也蕴含了深厚的历史化内涵。
油条,在这个时代是并不存在的。京城南大街,有个专门做油条的铺子,每日顾客是络绎不绝。众人,为的就是想尝尝这油炸桧的味道。
只有秦桧听到朱玉平这么说的时候,脸色登时铁青起来了。
然后,秦桧毫不掩饰的“哼”了一声,对着朱玉平一甩袖子拂袖而去。
其实朱玉平确实是欺人太甚,可以说秦桧是步步忍让的。他不明白,自己为什么一直会被朱玉平打压着。
这次秦桧再也忍耐不住,终于爆发了:“
小国舅,你数次出言羞辱,别以为老夫真就是好惹的。我这府邸容不下小国舅这尊大神,小国舅请吧。”
对方下了逐客令,朱玉平只好起身告辞。秦府的家丁大概是有心理阴影了,即便他们是人多势众。可见到朱玉平的时候,还是忍不住纷纷后退。
离开了秦府的朱玉平,也是再也忍耐不住,他怒吼道:“秦桧必须死!”
没错,秦桧必须死。这家伙是个玩弄权术的天才,再任由其发展下去。秦桧极有可能再次一手遮天,做到宰相的位置。一旦到了那个时候,朱玉平就倒霉了。
朱玉平已经等不及了,前几次他都没能弄死秦桧。这一次,就算是拼个鱼死网破,他也必须让秦桧绳之以法。
秦桧进了皇宫,依旧是如此的谦卑,这让皇帝赵桓大为的欣喜。如今这朝中,缺的就是秦桧这种谦卑有礼,还会雷厉风行的属下。
“秦桧,你在端福宫外的事,朕已经有所耳闻了。”